【翻译或鉴赏】
【韵译】
我住在大海的北岸你住在大海的南濒,寄托那
鸿雁传书可它却要辞却说自己无能。回想那桃红李艳春风得意的时候我们在一起一杯一杯地喝酒,到如今江海湖泊隔着我们只能在深夜的灯光之下听那淅淅沥沥的雨声。你操持家庭到如今也只能是整个家里徒有四壁,你处理国家大事好像治病的良医一样更不祈求经过“三折肱”而后的技能。我想象得出你头发已经自了却还是那样的喜欢
读书,只可惜陪你读书的只有那瘴溪藤上猿猴哀哭的声音。
【注释】
[1]黄几复:名介,南昌入,和
黄庭坚于熙宁九年(1076年)同科出身。元丰八年(1085年)黄庭坚作此诗时,他正知四会县(今属广东)。
[2]“我居”旬:此句自注:“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仆德平镇,皆海滨也。”此句语出《
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意谓两人南北相隔遥远,难以见面。
[3]“寄雁”句:传说大雁能传书,但雁飞至衡山回雁峰而回。黄几复时在衡山之南,故无法托雁传书。谢不能:以不能传书而辞谢。
[4]“桃李’:二旬:上句回
忆昔年两人登科欢聚,正是桃李春风的少年得意之时;下旬写十年来江湖漂泊,
夜雨独坐
相思,人与寒灯一同寒凉惶惑。
[5]持家:料理家业。但有:只有。四立壁:极状贫穷之境。语本《
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文君夜奔相如,相如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
[6]“治病”句:蕲:求、希望。三折肱:三次折断手臂。《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这句用以称赞黄几复有治世才能,不磐久在仕途,即有治理政绩。
[7]瘴溪:有瘴气的溪流。黄几复身在南方四会,多有瘴气,故云。
1.本诗颔联被称为“奇语”,请从它使用的艺术手法中选择一种简要赏析。(5分)
1.参考一:① 意象密集(意象并列)的手法,巧用六个意象排列出十年间的情景。(1分)② 这两句诗,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不用动词,用“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6个意象,写出了十年前两人相会于良辰美景的欢乐和十年来各自飘泊江湖,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的凄苦。(3分)③有限的字数构成了丰富的画面,跨越时空,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展现了耐人寻味的艺术韵味。(1分)
参考二:①使用了对比的手法。(1分)②这两句诗,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这是“乐”与“哀”的对照;“一杯酒”与“十年灯”,这是“一”与“多”的对照。“桃李春风”而共饮“一杯酒”,欢会极其短促。“江湖夜雨”而各对“十年灯”,飘泊极其漫长。(3分)③“桃李春风一杯酒”的明媚欢快与“江湖夜雨十年灯”的凄凉孤独对比,凸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1分)
2.诗歌最后两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2.参考答案① 赞扬了黄几复的廉洁能干,也表达了对友人处境的不平和担忧之情。(2分)②“持家四立壁”,作为一县之长,家中却徒立四堵墙壁,表现他清正廉洁。“不蕲三折肱”喻指他善“治国”。可惜这样一个清贫自守发奋读书到白头的能干人却只能隔着充满瘴气的山溪听猿猴攀藤的哀鸣,得不到重用,只能在边远地区作一个小县令。(4分)
3. 请结合诗歌的后四句,简要概括黄几复的形象特点。(3分)
3.黄几复为官清廉、有杰出的政治才干却不得志、好学不倦。
(作为县令,却家徒四壁,见其清廉;“三折肱”说明他有杰出的政治才能,却屈居蛮荒之地,见其不得志;“读书头已白”见其好学不倦。每点1分。)
4. 请赏析“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的主要表现手法及思想情感。(4分)
4.运用对比(1分):上句追忆好友相聚之乐,“桃李”芳华、“春风”和暖,对酒畅饮;下句抒写别后的艰辛孤寂,朋友各自流转漂泊,“夜雨”之下、孤“灯”之旁,尽显凄凉(1分)。抒写了自己的寂寞凄凉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2分)(或:名词意象的组合、烘托等手法,能结合诗句分析亦可。)
5.本诗的第二联最为后人所称道,试从表现手法上简要赏析。(4分)
5.①巧用六个名词排列出十年间的情景,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②寓情于景,“桃李春风”“江湖夜雨”等平常之景寄寓作者的浓浓深情。③“桃李春风一杯酒”的明媚欢快与“江湖夜雨十年灯”的凄凉孤独对比,凸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答出两点即可)
6.诗歌最后两联从哪几个方面写黄几复的品德和才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6.三个方面:为官清廉,富有政治才干,好学不倦。(2分)情感:赞扬了黄几复廉洁干练,也表达了对友人处境的不平和担忧之情。(2分)
7、第二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是怎样具体运用的?请简要分析。(4分)
7、对比。十年前与十年后形成时间上的对比;桃李春风中与江湖雨夜中形成环境上的对比;相聚饮酒与孤坐灯下形成行为上的对比;相聚的快乐与离别的孤独形成情感上的对比。
说明:学生没有答出“对比”,但在分析中含着对比的意思也要给分,如“过去相聚的欢乐,与现在离别的痛苦”。
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感情?请简要回答。(4分)
8、与友人相距遥远,无法互通音信的伤感与无奈之情;与友人分别日久而产生的思念之情;对友人家境贫寒,但依然保持正直廉洁品格的赞美之情;对友人年老体衰、处于恶劣环境中的挂念与同情。
说明:参照答案评分,只要有关键词,伤感、无奈、挂念等,或对友人的钦佩与赞美都可得分。
三:注释:①黄几复:名介,南昌人,是黄庭坚少年时的好友,时为广州四会(今广东四会县)县令。②古语:“三折肱,知为良医。”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三次跌断胳膊,就可以成为一个好医生,因为他必然积累了治疗和护理的丰富经验。此句侧喻黄几复善“治国”。蕲:通“祈”。
9、由最后两联可以看出黄几复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分点概括。(4分)
9、①为官清廉,家徒四壁。②怀才不遇,从政有方。③博学多才,好读书(勤学)(4分)
10、第二联备受后人推崇,艺术表现手法上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简要赏析这种手法的妙处。(4分)
10、①巧用对比。“桃李”“春风”“一杯酒”的清新、明丽,“江湖”“夜雨”“十年灯”的阴冷、凄苦,曾经相聚的美好和今天涯飘零的凄苦对举,凸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牵挂。②运用名词组接(列锦)(白描),匠心独运,营造出富有感染力的意境。③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4分)
11、.诗歌颔联所用的词都是常见的,甚至可说是“陈言”,谈不上“奇”。张耒却称之为“奇语”,请从表现手法、意象组合或情感表达的角度来赏析本联。可以任选一角度作答。(6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在题干中就给出了答题的角度,学生可以从中选择一个角度进行作答。“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下句所写,是别后十年来的情景,包括眼前的情景;上句所写,是十年前的情景。因此,上句无须说“我们当年相会”,而这层意思,已从与下句的对照中表现出来。第二、“江湖”除了前面所讲的意义之外,还有与京城相对的意义,所谓“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就是明显的例证。“春风”一词,也另有含意。和下句对照,上句所写,时、地、景、事、情,都依稀可见:时,十年前的春季;地,北宋王朝的京城开封;景,春风吹拂、桃李盛开;事,友人“同学究出身”,把酒欢会;情,则洋溢于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之中。“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这是“乐”与“哀”的对照;“一杯酒”与“十年灯”,这是“一”与“多”的对照。“桃李春风”而共饮“一杯酒”,欢会极其短促。“江湖夜雨”而各对“十年灯”,飘泊极其漫长。快意与失望,暂聚与久别,往日的交情与当前的思念,都从时、地、景、事、情的强烈对照中表现出来,令人寻味无穷。
12.作者借此诗抒发了哪些思想感情?(5分)
【答案】此诗称赞黄几复廉正、干练、好学,而对其垂老沉沦的处境,深表惋惜,抒发了思念友人的殷殷 之情,寄寓了对友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与愤慨。(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解析】试题分析:“我居北海君南海”,起势突兀。写彼此所居之地一“北”一“南”,已露怀念友人、望而不见之意;各缀一“海”字,更显得相隔辽远,海天茫茫。后四句,从“持家”、“治病”、“读书”三个方面表现黄几复的为人和处境。“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这两句,也是相互对照的。作为一个县的长官,家里只有立在那儿的四堵墙壁,这既说明他清正廉洁,又说明他把全部精力和心思用于“治病”和“读书”,无心、也无暇经营个人的安乐窝。作者称黄几复善“治病”、但并不需要“三折肱”,言外之意是:他已经有政绩,显露了治国救民的才干,为什么还不重用,老要他在下面跌撞呢?尾联以“想见”领起,与首句“我居北海君南海”相照应。在作者的想象里,十年前在京城的“桃里春风”中把酒畅谈理想的朋友,如今已白发萧萧,却仍然像从前那样好学不倦。他“读书头已白”,还只在海滨作一个县令。其读书声是否还像从前那样欢快悦耳,没有明写,而以“隔溪猿哭瘴溪藤”作映衬,就给整个图景带来凄凉的氛围;不平之鸣,怜才之意,也都蕴含其中。
13.着名诗人张耒曾评价颔联为“真奇语”,请赏析此联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情感。(5分)
13(5分)①对比。十年前与十年后形成时间上的对比;桃李春风中与江湖雨夜中形成环境上的对比;相聚饮酒与孤坐灯下形成行为上的对比;相聚的快乐与离别的孤独形成情感上的对比。②列锦。用名词意象组合成诗句,不用一个动词,营造出富有感染力的意境,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③寓情于景。“桃李春风”“江湖夜雨”等平常之景寄寓作者的浓浓深情。此联表达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学生答出虚实结合可以得分。虚实结合。“桃李春风一杯酒”追忆当年好友相聚之乐,现如今“江湖”辗转,各自漂泊已十年久长。)(手法写出任意2个,4分;感情1分)
14本诗多次使用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逐一分析作者借此手法表达的思想感情。(6分)
14(6分)用典。(2分)①寄雁传书的典故,加上“谢不能”,写出两人相隔之遥,无法互通音信的无奈与思念之情;②四立壁,《史记·司马相如传》:“文君夜奔相如,相如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作为县令,却家徒四壁,赞其清正清廉;③三折肱,说明他有杰出的政治才能,却屈居蛮荒之地,表达对黄几复空有治国救民的才干而不能受到重用的怜惜和不平。(指明典故1分,写出感情1分。写出任意2个典故及感情即给4分)
15颔联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试作简要说明。(5分)
15对比(对照、映衬)手法,(1分)前一句写当年在桃李春风中痛快地饮酒畅谈,(1分)后一句写一别十年,只有每天挑灯夜读时才彼此深情地想念。(1分)这样写充分表达了对友人和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对友人和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各1分)(答对偶无分)
16这首诗意蕴丰富,汇聚了多种不同类型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16、开头两句,表达山水阻隔、不能相见的无奈,(1分)颔联在今昔对比中表现对友人的思念,(1分)颈联尽显对黄几度的赞许、期待,(2分)尾联则既有对黄几度的同情,也有对友人仕宦生涯乃至诗人自身政治命运的哀怨。(2分)(答出“思念”“关切”“赞许” “同情”“哀怨”“牢骚”这些词语中的四个即可得3分,能结合诗句稍加解说的再给3分,共6分)
(1)此诗作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其时诗人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黄几复:名介,南昌人,是黄庭坚少年时的好友,时为广州四会(今广东四会县)县令。
(2)“我居”句:《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惟是风马牛不相及也。”作者在“跋”中说:“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
(3)寄雁”句:传说雁南飞时不过衡阳回雁峰,更不用说岭南了。
(4)四立壁:《史记·司马相如传》:“文君夜奔相如,相如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
(5)蕲:祈求。肱:上臂,手臂由肘到肩的部分,古代有三折肱而为良医的说法。
(6)瘴溪:旧传岭南边远之地多瘴气。